辽宁省示范性高中

立德树人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特色创新

科研平台

SCIENTIFIC RESEARCH

学术交流
您的位置: 首页 >   > 科研平台 > 学术交流
参加省教学展示研讨会的学习体会
发表:抚顺六中 日期:2016-03-22 浏览:0

浅谈参加省教学展示研讨会的学习体会

地理组  卞陈余


    12月16日学校组织各学科教师来到沈阳参加省高中部各学科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会。对于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大家都十分积极踊跃。这次的观摩学习也让我获益匪浅。

根剧安排我们地理学科被安排在沈阳市第十一中学,本次活动,共安排三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老师进行教学展示。分别是青年教师徐永刚老师,骨干教师李满老师以及特级教师惠金东老师。让人期待的是三位风格各异的老师将同上一节课。这种“同课异构”的方式,更能引发老师们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使教学走向实效与高效。作为上课的老师“同课异构”让他们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教学风格等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个性化课堂,在异构中实现思维的碰撞,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效果。即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所听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取长补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虽然这些课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总之,参与的老师都会从中有所收获,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及自身素质。

    作为坐在下面听课的一员,我认真的观摩了三位老师的课,这次教学展示,三位老师选取的是区域地理中《东亚与日本》这一课题,区域地理是综合性很强的知识体系,主要涉及到区域的位置、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与人口发展状况三大模块。在近几年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它主要以背景材料作为考题的切入点,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考查,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老师在区域地理的教学实践中存在许多误区和盲点,侧重记忆学习而缺少探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明显不足。怎样更好的开展区域地理的教学一直是很多老师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可以说这次的选题是一个很具有研讨意义的一个题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三位老师的课各有各的特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大连的李满老师。

    第一次听李满老师的课,不禁被她的个人魅力及素养所吸引。她从热点问题中日关系切入,强调爱国要理性,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三维学习目标。对于课前的预习案,李满老师提前批改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有效反馈,总结学生预习存在的三方面问题:答题遗漏,答非所问以及错别字问题,强调答题要注重规范性和严谨性。在新课学习环节;李满老师能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并有效的对知识进行迁移提升。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解题技能的培养。以东亚日本为例,由日本的地形图、气候图、河流分布图入手,结合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学习日本主要的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并结合“日本豪雪带”等相关案例,深刻理解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在学习日本人文地理特征时,选取了日本最具特点的特征,渔场的分布,工农业特点及成因几大方面。使学生充分掌握某个区域或某个国家的学习方法。同时我发现在李满老师的课堂上,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施教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李满老师那十分精炼又极具亲和力的教学语言。整堂课,没有多余的话语,学生从老师精练的语言中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的重点,更好地领会老师的意图,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李满老师还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适时、适度的鼓励学生。当一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回答了问题,也许不是很严谨完善,但李老师依然适时给予表扬;即便学生回答错误了,李老师也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的良好态度,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这样的激励表扬下,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学习效果也更好了。

    教学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这次展示课的观摩及研讨活动,令我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许多宝贵经验,让我深切的体会到在不断提倡高效课堂的新课改的今天,好的课堂应该是思维的碰撞和素质的展现。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网站技术支持:抚顺市众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024-52433666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