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示范性高中

立德树人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特色创新

教研教改

TEACHING

校本研训
您的位置: 首页 >   > 教研教改 > 校本研训
生物组大教研记录
发表:抚顺六中 日期:2019-11-20 浏览:0

时间:2019年11月20日

地点:录播室

参加人员:谢东主任、生物组全体成员

内容:新旧教材对比,学习新教材

主持人:王立莉

主讲人:王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在高中生物教材内容中有许多素材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1.jpg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的内容,教材前后涉及了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等概念。其中扩散、渗透作用、以及三种跨膜运输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新教材中的阐述变化较大,所以这也是本节的教学重难点,如何利用大量的实例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是这节课的关键。

2.jpg

  王剑老师从实际教学出发,解析自身授课中如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为大家展开了一堂精彩的讲述。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3.jpg

  问题探讨:烧杯中的水分子进入漏斗中导致漏斗液面升高.事实上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都能够通过扩散作用自由进出,但由于蔗糖溶液中水的相对含量(单位体积中的水分子数)比烧杯中的水的相对含量低,因此烧杯中的水扩散到漏斗中的速度比漏斗中的水扩散到烧杯中的速度相对更快些,导致漏斗中水量增加,液面上升。如果漏斗管足够长,当管内的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管中的水柱产生的压力将加快漏斗中水分向外扩散的速度最终达到平衡,液面将不再上升。

  从物理势能角度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时:进出水分子数相等,却依然存在浓度差的原因。

4.jpg

  结合探究案第3个问题即教材问题探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图画了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通过完成“思考与讨论”,强化学生对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特点的理解,增强比较学习法的认识;同学们解决该问题时错误较多的集中在物质跨膜三种方式的实例上面,缺乏一些概括性的语言,教师及时总结:自由扩散的例子是水、气体和脂溶性的小分子(如:甘油、苯和乙醇等)。协助扩散的例子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的例子是离子和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如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等)。学生经过讨论并查阅资料找到离子通道的存在。教师加以点拨使知识得以升华。

  该部分知识是教学的重难点,通过表格能够直观的让学生理解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之间的关系;通过完成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解读图标的能力,加强对主动运输的理解。运用生产实际例子来类比,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5.jpg

  谢主任从自身任教学科出发,从更高层次上给大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意见。最后大家统一认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本节的重点,主动运输是本节的难点。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图表等教学设备,解决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深化了教学重点。整个学习过程中要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角色的转变。




网站技术支持:抚顺市众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024-52433666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