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示范性高中

立德树人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特色创新

德育天地

MORAL EDUCATION

班主任风采
您的位置: 首页 >   > 德育天地 > 班主任风采
青春飞扬“动”课堂
发表:抚顺六中 日期:2016-03-21 浏览:0

——抚顺六中“灵动课堂”教学改革扫描

  郭洪春

  普通高中如何处理好教书与育人、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素质教育与升学的关系?这是摆在六中人面前一道新的课题。

    六中的老师应该还记得教学中这样的情景吧?

    你在课堂上的慷慨陈词,热情奔放而学生低眉顺眼、昏昏欲睡;

    你在提问启发时满怀期待、反复询问而学生面目表情、一言不发;

    你在批改中一字一句、认真圈点却发现每本作业解题步骤、遣词造句如同翻版……

怎么办?是循规蹈矩、墨守陈规?还是乘风破浪、凤凰涅槃?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作为首要任务,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是基本要求和必要途径。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已经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掀起课改浪潮的大趋势之下,抚顺六中立足国情、校情、生情,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课改之路,成为万绿丛中的一抹风景。

抚顺六中“灵动课堂” ,核心是让课堂“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把课堂变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改变以往的沉闷、乏味、倦怠与混乱。

成功往往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让课堂“动”起来之前,六中领导和全体教师先“动”起来了。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抓住先机,才能出奇制胜。六中领导班子以其敏锐的嗅觉、务实的作风在课改全面铺开之前,就已为课改做了先期的重要部署和准备工作。

一、草船借箭——学习先进经验、转变观念

    早在2006-2007年,六中就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课程改革的培训。之后几年,学校领导花大力气多次组织教师去省内外学校去观摩学习,包括山东省昌乐二中、省实验中学、沈阳二中、大连二十四中、清原高中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去昌乐二中,历时半年,共分三批50余人次,占全校教师的46%,回来后,参加学习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彻底服气了。他们为昌乐二中的课改所震惊的程度无异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时也带回了先进的经验、方法和科学的理念,取回了真经。针对课改,学校组织了四期教师论坛,大家踊跃撰写文章,畅谈自己的体会,论述自己的课改设想,共同探讨课改的可行性方案。

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主题读书”活动,如《不抱怨的世界》《这样教书不累人》《阳光心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等,在理论上更深入的理解课改。使全体老师心灵上净化、思想上豁然开朗。从而对课改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产生了共鸣,更新了教育观念,增强了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课改做好了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图一 六中第三批赴山东昌乐二中学习的骨干教师合影

二、厉兵秣马——心动不如行动、全面筹备

  高效课堂既是过程又是目标,课堂的高效来源于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和高效学习小组的培训。观念更新了,思想统一了,全校教师开始课改前的系统筹备工作。

1、深入挖掘教材

  各学科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始以“自主研究文本、发现问题——深度挖掘新课标、感悟提升——集体研讨、回归文本”的模式深入挖掘教材,这是教师设计“灵动课堂”的先决条件。所有教师都要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作用、地位,做好学生成长能力设计,明确三维目标的生成性,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并挖掘实现能力的策略和方法。为此,全校范围内掀起了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和教材的热潮,学校还专门举行了一次全校教师关于课标和教材的考试,教师业务能力大大提升。

2、精心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前提。

六中采用导学案和训练案的“两案并举”,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也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

导学案的预习部分或是旧知识的复习,或是新知识、新概念的梳理,大部分学生容易完成。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而且能预习达到三个标准:读(通读教材)——写(填写学案),背(对主要知识点进行有效记忆),问(能在预习中提出质疑)。探究部分是一节课重难点的深入挖掘和拓展,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载体,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合作探究”来解决完成,是让学生“动”起来的核心。

训练案则是课堂学习的“课后延伸”,训练案和练习作业不同,要求“限时”完成,教师必须对训练案面改面批,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纠错。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积累、改进,六中各级部各学科都已经开发出了精心设计整套的导学案。而且,导学案的制作、内容、版式、和使用学校都有统一的规范要求,形成了六中独具特色的导学案模式,也为六中课改朝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奠定基础。



图二、图三 历史学科导学案局部

3、彻底转变备课方式

  备课即课堂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全体老师备课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变简单的课时计划为周密详细且分层次、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学年计划;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目的是要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办公室里上网聊天、游戏和说笑的现象日益减少,忙碌的身影增多了,讨论的情形普遍了,而且,备课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再单调和枯燥,态度上更加严肃认真,备课的重点都放在了新课型下的讨论、展示、点评、总结等课堂环节的新颖设计,突出对课堂“三量”(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总体的设计和落实措施。学校还举办校优秀课比赛,全校教师观摩听课,之后在校领导组织下,全校教师坐在一起教研、评课,总结新课型的得失,促进课改。



图四 领导班子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

4、培训学习小组、发挥团队力量

  中国古代就有“一只筷子易折,十支筷子难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俗语,它说明的是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在学习上也是一样,“单兵作战”与“合作学习”的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

  六中分组的基本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和截面。先挑选成绩好、组织能力强,有威信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然后编排副组长和组员,每小组6-7人。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都给自己起个响亮的组名,还有自己的口号、组规,这些有助于小组形成团队精神。我们对小组长的培训,注重培训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逐渐培养小组长的责任意识,服务同学的意识,创新意识,组织和协调意识。



图五、图六 高一九班“祭乙”和“晨曦”学习小组

三、水到渠成——“灵动课堂”动起来

  课堂充分动起来,高效的学习,才是课改的宗旨。六中“灵动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三大模块:预习、互动、测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抓“两头”,促中间:一头积极开展课前预习;一头有效落实当堂的达标测评;“中间”是指灵动课堂的核心——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不能上。学生课前预习对课堂环节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而课改前,六中学生几乎不存在预习,而现在,每科教师都会提前一周把导学案发到学生手里,学生开始通过采取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阅读教材、查找资料、甚至小组讨论、统一意见,认真完成预习案,形成了一种习惯。通过预习,50%的学生自主掌握5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对预习的情况,有明确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机制,小组长初查、课代表复查、学委记录评价、科任教师批改评价,也有力的保证了学生对预习的重视和完成。

  自我测评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我们在操作中,坚持四个原则:紧扣课标、符合实际、突出能力、限时完成。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灵动课堂的核心环节是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这个环节,学生要展示、点评、质疑对抗,充分互动,是灵动课堂学生“动”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合作探究环节,探究问题的设置和形式,由备课组共同研究决定,目的是为了有效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动脑思考,提升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展示点评环节,教师有意识的对小组长和学科代表培训,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学科素养,既能在展示环节引导本组同学积极准确的表达,又能在点评环节客观精炼的在课堂上给予公正的评价。同时,学生小组间成员通过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的活动,既有组内团队互助学习,又有组间竞争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致,才能完成整节课的学习任务。



图七、图八 课堂分组讨论探究与展示

四、浴火重生——老学校焕发新气象

1、灵动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灵动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学生被这新颖的课堂形式所吸引,精神大振,从前那种死气沉沉、卧倒一片的状况一扫而光,代之以热烈争论、激情陈词的火热场面,讨论时争论得面红耳赤是常见的事。尤其是展示点评时,更是争先恐后,精彩纷呈,往往有惊人之语,引来阵阵掌声。学生参与率达到100%,不仅完全动起来,而且高效的解决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整个课堂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天堂”, 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很少,老师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调控者、激励者和评价者,学生是演员,是课堂的真正主角。这样的课效率怎么不高?谁还能睡得着觉呢?

  几年的课改,使六中近几年高考成绩比较理想,连年获得市教育局颁发的高考成果奖,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日渐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晋文梅、赵欣、徐清三位教师指导的高二1班王俊婷、李卓,高二2班杜扬同学共同研制的《势能转化运输机构》装置在“第26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学生创新项目一等奖。我校特级教师晋文梅研制的《梅海林竞速轨道》装置在第25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科技辅导员科技发明一等奖。



图九 25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科技发明一等奖

  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成长和灵魂的感召,绝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教师永远是永恒的职业,教师素质永远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教师的博学睿智、自信从容、机智幽默、激情洋溢永远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2、教师面貌焕然一新

  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被广大教师接受,他们开始真正地对学生的潜能给予高度的尊重和珍视,对学生充满信任和乐观的期待。他们将舞台让给了学生,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听”的课堂变成“说”的课堂,让“静”的课堂变成“动”的课堂,让“教”的课堂变成“学”的课堂。 

  在课改过程中,六中教师业务素质和水平也明显提升。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如张沫等教师获得了国家级优秀课;刘红、王野等教师获得了省级优秀课;王立莉、徐清、裴枫等教师获得了市级优秀课;尹娜、吴明礼等教师在省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优胜课;张洪艳、王兵等教师在市基本功大赛中获奖。

晋文梅、郭洪春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王悦、王玉新等许多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市骨干教师。 

  此外,我校教师队伍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教育教学的合力,其中语文组和数学组获得了市“五型教研组” “雷锋号”的称号;地理组获得了市“青年文明号”和“雷锋号”称号。



图十    数学组                 图十一  地理组   

3、教科研风气浓厚、校本研究成果丰硕 。

  “九•五”期间,我校只有一个教研组参与省科研课题的研究。到“十一•五”、“十二五”时,我校已有化学组、历史组、政治组、数学组、物理组等更多教研组参加省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研究,且全部通过验收,胜利结题。更多的中青年教师的论文获得了国家、省级证书并发表。 

  校科研室校刊编辑成果显著。自2002年下学期创刊,共收录校教师的教学论文、优秀教案、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及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感受等288篇。

  针对此次课改还专门编写了课改文集。 研发的导学案共计 52 册。有的学科的学案已经被兄弟学校借鉴使用。



图十二 六中独具特色的各科导学案书影(部分)

  六中第二课堂校本课程再展绮葩。六中教师进行了大胆实践,自己研发了

  很多特色课程。如物理组的创新实验课,语文组的自读鉴赏课,微机组的计算机绘画课,体育组的体育鉴赏课、音乐组的形体课、心理咨询室的健康课等。



图十三 特级教师晋文梅指导学生物理科学发明

  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步到位,新课程背景下的六中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此。它不是依葫芦画瓢式的简单模仿,而是深刻领悟,灵活运用的过程。它需要的不仅是外在形式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内涵的理解,形神兼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教学改革不仅要有勇气和魄力,更需要足够的教育智慧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新课改才能改得扎实,改得稳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没有一个振臂一挥的领袖人物,我校的教学改革也不会风起云涌。我校的领袖人物就是校领导班子。我们有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以身作则、思想开放、理念超前的王世杰校长;还有一个教学严谨、工作细致、对六中了如指掌的刘蔓校长;更有求真务实、开拓德育新天地的刘占春校长。正是他们,高举着改革的大旗,带领着六中的师生走上了教改的康庄大道。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浅谈班级小组建设


网站技术支持:抚顺市众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024-52433666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