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1日,抚顺市第六中学生物组全体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便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利用大教研,通过对复习课“同课异构”的分析。提出提升复习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并总结出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总体策略。
姜春华老师从以下两方面阐述:
1 以任务驱动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重建知识结构.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以一个明确的任务为目标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 问题自主 、协作学习,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 ,发展思维能力 ,其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 的被动接受过程 ,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 中主动建构知识结构 、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须与任务相结合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 ,在探索中学习 ,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激发并维持学习的兴趣 和动机⋯。在“生物膜系统”专题复习中,课前给学生提供了一份任务清单 ,让学生带着任务及要求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网络 ,初步达成教学目标。
(1)明确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及基本结构
(2)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一核心概念
(4)知道细胞膜 、核膜及细胞器膜的存在意义,明确生物膜在细胞生命活动 中的作用。
(5)了解生物膜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意义
(6)领会生命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辩证 唯物 主义基本观点。
(7)在知识重组中发展思维 , 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这份清单既对学习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也对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 。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 ,以 “生物膜系统为主 线 ,回归教材 ,从生物膜的成分、结构、功能、特性及应用等方面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加工重组,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再认知 ,应用概述 、比较、归纳、分析 、综合、模型建构等多种思维形式重建“生物膜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2应用支架认知策略进行学法指导完善知识结构。
所谓支架,就是类似于建筑行业使用的“脚手架”,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进行意义建构有帮助的概念框架。支架教学源于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为其提供学习支架"以创建“有援”的学习环境。
生物组各位老师均提出了宝贵建议,并达成共识:
高三复习课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对生命本质进行整体认识让学生看到生命的全貌,并使学生的知识从无序发展到有序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以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有序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快速提取和利用。
思维导图是—种将思维形象化的“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应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可快速架起思维桥梁,活化知识的应用。在“生物膜系统”微专题复习中,在完成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师生协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共同建构本专题的知识网络。
全组同志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气氛非常热烈。
刘曼校长对此次教研活动给出建议:
1以范例支架作指导,完善知识结构
2以问题支架作指导,优化知识结构
3在最近发展区施教促进思维发展及能力提升
4应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架起思维桥梁
总之,恰当选择教学策略,是实现高效复习的关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应有所不同。但不管采取何种策略,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学生创设“有授”的学习环境。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促进其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实现有效引导,真正彰显高品质课堂的教学理念。
辽宁省教育网 ⁄ 抚顺教育网 ⁄ 抚顺市朝鲜族第一中学 ⁄ 抚顺第十中学 ⁄ 抚顺市第十二中学